苏联在1991年12月解体后,时任CIA局长的盖茨曾兴致勃勃地飞到莫斯科,当他意气风发地在红场散步时,骄傲地说道:“我们早就知道用经济、军备竞赛、武力都不可能消灭她股票杠杆网址,只有内部爆破才能让她毁灭!”
历史就是如此诡谲。
1991年,苏共党员人数已达历史巅峰的2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但红色帝国却土崩瓦解。
盖茨说的没错,苏联死于内爆,而最后点燃炸药的人就是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
不过,历史曾经给过苏联最后一次机会。
就在红色大厦将倾之际,有一位苏联元帅为了挽救祖国,曾支持用武力剿灭叶利钦和他的党羽。
但是,他曾经信赖的战友和那支伟大的红军让他失望了。
随后,这位元帅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内愤然自缢而死,以身殉国,和他热爱一生的祖国和军队一同走进了历史的坟墓。
展开剩余93%那么,睥睨天下的苏联帝国为何会落了个灰飞烟灭的下场?
是哪位元帅曾想力挽狂澜?
他又为何会失败呢?
泥足巨人
苏联的解体其实从二战后就已经注定。
苏联作为大陆霸权,除了在二战后人口少点,其他什么都不缺。
能源方面,俄罗斯现在还是出口大国,所以苏联完全能自给自足几百年,保障工业的快速发展。
粮食方面,有乌克兰在,苏联根本就不用发愁。
军事方面,几百万钢铁雄师,根本没人胆敢造次。
有这三样打底,稳住基本盘,加上教育又是名列世界前茅,苏联按理说,想不强大都难。
然而,斯大林把苏联的外延扩大到整个东欧,搞了一个分工大协作。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和东欧的一众小弟分工不同,各干各的活,然后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按需交换和分配。如此这般,就谁都离不开苏联了,真是一个千秋万代的完美计划。
当时,苏联负责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轻工业都交给小弟去干了。这个方案在当时没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伙的经济就全都畸形了,除了自己原来那摊,别的啥也不会。
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虽然有用不完的核武器,但还得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日用必需品。毕竟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不能指望原子弹。
这个是苏联给自己埋下来的第一桶炸药~民生问题。
如前文所述,苏联什么都不缺,自己和东欧小弟们如果关起门过日子,还是比较惬意的。而美国不一样,它两边都是大洋,资本家要发展,要赚更多的钱,就得有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所以,欧亚大陆是美国的必争之地。
苏联和麾下的华约基本占了欧亚大陆的一半,如果稳扎稳扎,步步为营,势力范围肯定还能扩大。
西欧的“老弱病残”们,在二战后已经都专心忙着赚钱养家,连德国、法国都不想再打仗。所以,美国要争霸,只能自己千里迢迢地往欧洲运兵。可人家苏联带着小弟可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劳,美国占不到什么便宜,能守住西欧就不错了。
亚洲这边,西亚的王爷们可以暂时放弃,南亚的墙头草也兴不起什么妖风。东亚又有我国屹立不倒。中亚就是苏联国土,所以美国照样占不到便宜。
因此,苏联在蓝星的大陆核心版块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属于主场作战,肯定比劳师远征,打客场的美国强。
然而,苏联就是看美国不顺眼,就是要和美国争霸,而且还是全球争霸。话说回来,美国搞争霸,是为了资源和市场,人家是有利可图,最起码不赔钱。而苏联为什么呢?
苏联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压美国一头。苏军满世界地跟美国硬扛,国家可什么实惠也没捞着,光剩往里填军费了。
另外,在地缘政治上,心高气傲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一门心思要一家独大,把我国硬是给推到了对立面。在当时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起码损失了五分之二的实力,丢了东亚的战略主动权,还多了一个消耗大量实力和军费的用兵方向。
这是苏联给自己埋下的第二桶炸药~穷兵黩武,空耗国力。
美国在与苏联争霸时,也有战略失策的时候,那就是越南战争。打了快10年,除了经济危机,啥也没捞着,还让苏联在全球争霸占了上风。不过,苏联光看美国笑话,但却没有吸取美国的教训。
美国从越南撤走的6年后,苏联入侵阿富汗。起初的进攻很完美,而且还有第二步方案,就是凭借可以碾压全球的苏联陆军占领巴基斯坦西部。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阿富汗抵抗力量将失去大后方基地,被消灭是早晚的事。苏联还可以趁机获得梦寐以求的印度洋出海口,同时进逼中东产油国,并从南部迂回包抄欧洲。那美国在欧亚大陆也就只剩西欧那几个国家了。
然而,这个天才的计划,不知何种原因,被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给否定了。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把这样的大好时机放弃,那阿富汗战争便成了苏联流血十年的伤口。
与此同时,我国胖揍越南,逼得苏联每年都要给越南补贴20亿美元,这就成了苏联第二道流血十年的伤口。
这是苏联给自己埋下的第三桶炸药~让自己不断失血。
除了这三桶炸药,苏联还给自己埋下了最致命的第四桶炸药。
那会是什么呢?
败家子
1981年,在欧美将军们难掩恐惧的眼神中,苏军上演了空前绝后的“西方-81”大演习。整个西方在排山倒海般的T80坦克方阵前,瑟瑟发抖,仿佛明天苏军就会饮马多瑙河。
但,谁也没想到,这将是这只红色巨兽最后的辉煌。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因为全球争霸,国家资源、乃至整个华约的资源全部向军工倾泻,老百姓的生活生活水平已经江河日下。
当普通民众在大街上排着长队抢购为数不多的黑面包时,政府官员却可以通过配给制来拿到黄油、鱼子酱、进口烈酒等紧俏物资。苏共为了稳固统治,高层领导已经实行事实上的终身制,彼时的苏共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特权阶层。
为了加强控制,克格勃四处横行,苏联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不是克格勃的眼线,如果自己的牢骚被揭发检举,那后半辈子将再无天日。
1982年,“勋章大帝”勃列日涅夫驾鹤西游。接任者安德罗波夫对腐败深恶痛绝,对各种弊端了然于心,他是一位锐意改革的领导者。但天不假寿,在执政一年之后便因病离世。
随后,继任的契尔年科也在执政一年后去世。苏联是中了什么魔咒吗?
并不是,这就是终身制导致的领导层老龄化造成的恶果。
苏联高层在这一串打击之下,终于痛定思痛,决定换上年轻的领导者。随之,54岁的戈尔巴乔夫横空出世。这位学法律和哲学出身的年轻人成为苏联唯一一位没有任何军队背景的苏共总书记。上任当天,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搓着手,兴奋地转来转来,难掩满心的欢心。
有人把他比成“苏联的赵括”,殊不知他和赵括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历史上的真实赵括并不是庸碌之辈,长平之战前,赵国国力已经枯竭,他主动出击实是无奈之举,是在执行国家的意志。
更别说,赵括率军把秦国打得几十年都无力再动干戈。而且,在最后时刻,赵括亲自披甲挥剑,身先掠阵,力战而亡,不愧燕赵堂堂的血性男儿。
可戈尔巴乔夫呢?
上台之后,他先推行了匪夷所思的“禁酒令”。美国还不是酒鬼当道,当初的“禁酒令”都让黑道横行,怨声载道。美国人都扛不住,更别提能把油漆当酒喝的苏联人了。
所以,这个法令导致大批酒厂工人失业,国家税收锐减,民怨沸腾,最后也不了了之。
虽然这是件小事,但足以显示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的幼稚。
随后,他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苏联当时的制度。于是,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都公然回国。从此,苏联国内是“民主”横行,几万个政党如雨后的蘑菇遍地都是。而且,戈尔巴乔夫还废除了新闻审核制度,从此各路言论大行其道。
于是,1989年的苏联人大选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欧美在搞大选。
戈尔巴乔夫如此“上道”,西方岂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当时,被德国法西斯残忍杀害的苏联女英雄~卓雅竟然被污蔑成是一个小偷!其他英雄也是纷纷中枪。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几十万苏军将士前赴后继,抱着必死的决心才将这场灾难平息。但在苏联国内,根本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无畏和贡献。
1987年,西德青年鲁斯驾驶一架小型民用飞机穿越苏联领土800公里,降落在莫斯科红场。期间,苏军一直进行监视,只因为这是民用目标,所以才没有使用武力手段。但此事却成为苏联国内攻击苏军无能的一大题材。
美国电影《第一滴血3》完全是一部反苏影片,但却在莫斯科大受青年们的青睐,他们纷纷从地下渠道争抢录影带。
1989年,苏军从阿富汗撤军,苏共领导人居然没有一个人去边境迎接和慰问。
这一切都是为何?
因为戈尔巴乔夫和赫鲁晓夫在一点上非常相似,就是不喜欢军队。但是,他别忘了,苏军那600万现役将士和2500万预备役将士可都是他的麾下。
由此,苏联为自己的崩溃买下了最致命的一桶炸药:民不聊生,军人不受尊重,军民都已失去了曾经坚定无比的红色信仰。
而且,戈尔巴乔夫对欧美一再退让,谁都没想到他会将苏军撤出东德,并默认两德合并,让北约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欧陆最前沿。他的这一“功绩”堪比五代时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的“儿皇帝”石敬瑭。
在与美国进行的中短程导弹谈判中,戈尔巴乔夫在没有与军方商讨的情况下,主动提出销毁苏联独有的先进短程导弹。
以至于和他一起参加谈判的阿赫梅罗耶夫元帅调侃道:“不如我们去中立国瑞典申请政治避难吧,别回国了!”
戈尔巴乔夫闻之不悦,但他却想不到,在不远的未来,就是这位耿直的元帅差一点帮他这个“败家子”扶住将倾的红色帝国大厦。
最后的共产党员
阿赫梅罗耶夫元帅(简称“阿帅”)生于1923年,老家今属俄罗斯摩尔多瓦共和国。1941年,18岁的阿帅以海军士兵的身份奔赴前线,并主动申请担任苏军阵亡率最高的政委职位。当时,德军唯一不接受投降的苏军军官就是政委。
二战结束时,他的同班同学仅剩2人,他则是其中的幸运儿,并担任了坦克营营长。
战后,很多战友都退伍回家。团长问他为何还要留在军队。他说道:“我的家人都死了,红军就是我的家。”
此后,阿帅在苏军中凭借出众的才华稳步晋升。入侵阿富汗的计划就是出自他手,而占领巴基斯坦西部的天才计划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并得到了崔可夫等一众苏军老帅的支持。
1982年,他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83年,晋升为元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他亲临前线指挥救灾。
与美国的中导削减谈判中,他与美国针锋相对。
可以说,阿帅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苏联红军,国家就是他的家,苏军将士就是他的亲人。
当戈尔巴乔夫非议苏联生产的坦克太多时,他怒曰:“难道要让我们的战士,赤手空拳上战场吗?”只有经历过二战血火的老兵,才明白武装力量对于祖国的重要性。
1988年,他请辞国防部长,被戈尔巴乔夫留任成为军事顾问。退休后,他仍然与那些攻击苏军的人们进行着最后的抗争。
很多人都说他是“顽固派”,是苏联穷兵黩武的忠实支持者。但是,就在前文所述的那位苏联氢弹之父~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在1989年去世时,他却出现在了这位曾经猛烈抨击苏军入侵阿富汗的老对手的葬礼上,而且他是唯一出席的苏共和苏军的高级领导人。
由此可见,阿帅并不是不支持改革。
但戈尔巴乔夫却让他失望了,1991年,戈尔巴乔夫准备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订一个令全地球都大感意外的“新同盟条约”,这将在事实上承认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如此,苏联将名存实亡。
在此之前,阿帅曾经警告过狼子野心的叶利钦:“如果你对祖国不忠,军队将不会坐视不管!”
8月19日,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首为首的“强硬派”发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并调兵进入莫斯科将俄罗斯议会所在地“白宫”团团围住。
因为阿帅当时已经没有实权,所以他并不在政变行列之中。但正在度假的阿帅得知此消息后,立刻飞回莫斯科,成为戈尔巴乔夫身边所有助手和顾问中,唯一一位公开表态支持政变的元老。
不知道他和亚佐夫元帅这位老战友谈过什么,但当阿帅得知亚佐夫命令军队不得使用武力时,他知道如果无法剿灭叶利钦,那么,大势已去。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红军的中流砥柱、曾经挽狂澜于既倒的“塔曼师”、“图拉师”竟然相继倒戈支持叶利钦!
“八一九事件”是苏联“强硬派”挽大厦于将倾的最后一次努力,但苏联在战后46年中种下的恶果已经开花。所有的炸药桶全部被叶利钦点燃。不过,参加政变的军政领导后来都安享晚年。
但在1991年8月24日一早,阿帅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中自缢身亡,随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国家和军队一起走入了历史的坟墓。
1991年12月25日股票杠杆网址,那面曾经代表着无上荣耀、印有红星、镰刀和斧头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黯然落下。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服务_股票配资助手网_炒股配资在线股票观点